奧斯維辛 — 長久以來都與種族滅絕、大屠殺、恐怖主義等字眼劃上等號,這座在1940年由納粹政權建立的集中營儘管已經於接近80年前停止使用,但它仍然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大屠殺的真實見證,在集中營啟用的五年間,過百萬人在這裡失去了寶貴的性命。為了記念這段歷史,在二戰結束的兩年後,波蘭政府決定把奧斯維辛一號營和二號營保留,並改造成博物館,也就是現今的奧斯維辛-比克瑙集中營記念遺址 (Auschwitz-Birkenau Concentration Camp)。
尤記得數年前在捷克的特雷辛隔離區見證了二戰時期在納粹德軍的統治下猶太人的生活,當時的我對這段歷史倍感震撼。然而特雷辛只是一個中轉站,大部分的猶太人的最終歸宿便是搭上前往當時最大規模的集中營 — 奧斯維辛集中營,而在數年後的今天,終於有機會踏上這塊現今屬於波蘭的土地,近距離了解當中黑暗的歷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在歐洲大幅擴展領土,而在此同時,由於納粹主義主張德國種族優秀論,納粹政權提倡優等種族 (日耳曼人) 可以控制和消滅「劣等種族」,而後者則主要為猶太人,因此在1941年,納粹決定實施「猶太人問題最終解決方案」,把所有猶太人列入種族滅絕的名單之中,同時亦興建了不少大規模處決猶太人的滅絕營,而當中最大的滅絕營便是奧斯維辛-比克瑙集中營 (Auschwitz-Birkenau Concentration Camp)。
奧斯維辛-比克瑙集中營是納粹德國在被佔領的波蘭領土上建立的第一個集中營,這個集中營最初的目的是為了關押現有監獄容不下的由德國警務人員所逮捕的波蘭人,性質與其他納粹德國的集中營相似。但從1942年開始,奧斯維辛集中營便逐步變成最大的猶太人滅絕營。
總感覺每次參觀納粹集中營或相關景點時都是陰天,今天也不例外,剛到達集中營外便下起了毛毛雨。
這次的行程我們首先來到奧斯維辛一號營,奧斯維辛一號營在1940年3月修建,德國人在現有的20座樓房進行擴展和改造,並在之後命令集中營的囚犯建造其餘8棟樓房,形成現今的一號營。這裡大部分的房舍都是囚犯的住所,還有部分作醫院、倉庫和監獄等用途。據統計,在1944年,共有大約16000名囚犯被關押於奧斯維辛一號營,而當中大部分則為猶太人和波蘭人。
第一站:”Arbeit Macht Frei” 大門
每個納粹集中營的門口都會以德文寫上 “Arbeit Macht Frei” 的大字,意指「勞動換來自由」,奧斯維辛也不例外。由於納粹德國的政治宣傳會把猶太人渲染成懶惰和貪得無厭的人,因此普遍認為他們希望藉此字句羞辱猶太人。
集中營的囚犯的確日以繼夜地在勞動,但他們換來的真的是自由嗎?當時集中營中的數千名囚犯每天會經過此處出去做苦役,至晚上才能拖著精疲力盡的身體回到營內休息,不少甚至因過勞而死,而活著的人更需要把他們的屍體帶回營內。納粹德國的口號帶給囚犯們的只有虛假的希望,也許在集中營裡只有死去,才能換取真正的自由。
奧斯維辛的「勞動換來自由」標誌細心一看是跟其他集中營有所不同的,在納粹德國要求囚犯們製作大門的口號時,囚犯們偷偷地把當中Arbeit中的「B」字上下顛倒。納粹德國希望透過滅絕營磨滅猶太人和其他囚犯的人性和尊嚴,而這小小的舉動也算是代表他們戰勝了對虐待和死亡的恐懼,從而對不人道的暴政作出無聲的抗議吧!
第二站:Block No. 4 – 「滅絕」陳列室 (Extermination)
奧斯維辛一號營的營房大多都被改造成博物館和陳列室,從不同的角度把當時集中營中真實的面貌呈現給參觀者,而當中四號樓則記錄的不少納粹德國進行種族滅絕的證據。
剛進入房間便會看到一個歐洲地圖,地圖上標誌著押送被驅逐者 (主要是猶太人) 的列車的出發地點,當時在納粹德軍的領土大規模擴張下,被驅逐者由歐洲各地陸續前往奧斯維辛。
陳列室中亦擺放著不同類型的囚犯被迫搬遷至奧斯維辛的照片。在奧斯維辛集中營經營期間,至少130萬人被德國人驅逐至奧斯維辛,而當中主要為猶太人,但也包括了不少波蘭人、吉卜賽人和蘇聯戰俘。
奧斯維辛在二戰期間是納粹德國最大的滅絕營,經過篩選後被認為沒有勞動能力的老弱病殘,便會直接被送到毒氣室處死,而剩餘的人則會被登記和被迫進行苦役。而這裡亦還原了當時毒氣室和焚屍爐的模型,以及展示了當時用來殺害囚犯的Zyklon B毒氣罐。
四號樓的參觀路線最後有一間令人毛骨悚然的房間,裡面擺放著近2噸女性受害者的頭髮,以及以這些頭髮製成的紡織品。為表示對集中營逝者的尊重,這個房間禁止拍攝,但當中這房間帶來的震撼和沉重絕對是難以言喻的。
當時的納粹德國希望把每個囚犯的價值徹底用盡,因此在女囚犯進入毒氣室前,他們會要求其他囚犯把她們的頭髪剪掉,再經簡單的消毒後用以製成不同的紡織品。納粹德國不僅要進行種絕滅絕,還要利用囚犯的身體部分賺取最大的利益,可謂毫無人性可言。
第三站:Block No. 5 – 「罪証」陳列室
後世的人回望二戰的歷史,都會知道被運送到奧斯維辛意味著死亡,但被驅逐至奧斯維辛集中營的人們顯然不知道這個事實。不少囚犯在前往奧斯維辛時仍攜同不少日用品,而這些囚犯在被送進毒氣室後他們的日用品就會被送到集中營的倉庫中。在1945年蘇聯解放奧斯維辛前,納粹德國為了毁滅證據便把大部分屬於猶太人的物品清空,而現今的五號樓則擺放著少量德國人來不及銷毀的財產。
這個房間收藏了不少猶太人和其他被驅逐者的物品,包括他們的隨身衣物、鞋、梳洗用品、行李箱,甚至猶太男人早上晨禱時的披巾,而當中最令詫異的是一大堆屬於被驅逐者的假肢,由於這些傷殘人士大多失去活動能力,因此會直接被納粹政權送到毒氣室處決,而遺留下來的就只剩下沒法再用來支撐他們身體的假肢。
第四站:Block No. 7 – 「生活和衛生條件」陳列室
剛進到七號樓就會看見走廊的兩側擺滿囚犯的照片,這裡的照片上的男女一律死於集中營,而照片中則紀錄了他們的姓名、編號、出生日期、進入集中營的日期和死亡日期。
值得注意的是在囚犯們進入集中營登記時他們會被「分類」成不同的種類,因而照片上的衣服上也會有不同的臂章,例如政治犯會被加上紅色三角形的臂章;而猶太人則會被冠上大衛之星以作區分。
七號樓主要展示囚犯們在集中營中的生活情況,在集中營建成初期,囚犯們只可以在地上舖上稻草或草褥過夜。
集中營中的地方有限,但囚犯卻源源不絕地運入,到後期人滿為患的集中營才以三層舖位代替稻草,以在有限的空間容納更多的人。
諷刺的是,即使容納了龐大數量的犯人,洗手間和公共廁所等衛生設施卻嚴重不足。在人滿為患的情況下,犯人需要等候囚犯頭領的安排方能解決生理需要,令房間的衛生情況變得更為惡劣。
相較之下,負責管理秩序的囚犯頭領的居室井然有序,完全不像是集中營內的房間。
第五站:Block No. 10 & No.11 人體實驗室和監獄
在參觀途中,我們經過十號房。導遊說十號房是不可參觀的區域,這棟房子在二戰時曾被用作人體實驗室,有著極悲痛的過去,當中包括強迫集中營中的懷孕婦女進行的絕育實驗以及不少藥物試驗,被迫參與人體實驗的人即使倖存也受到永久的傷害。奧斯維辛集中營中的犯人在納粹德國的眼中未被視作人來看待,由始至終只是達成他們目標的工具,足見其冷血程度可見一斑。
十號樓旁邊的十一號樓則是集中營的監獄。監獄裡關押的是納粹德軍認為要重點看守的人,當中包括了不少蘇聯戰俘、以及之前試圖逃跑或聯給附近居民進行抵抗運動的犯人。
進入監獄首先會經過審判室,在奧斯維辛的審判室中,接受審判的人得到的結局就只有死亡,所謂的審判室只是納粹德國用以告訴外界在處死犯人前他們曾經歷公平的審訊。
監獄大部分的房間都與其他牢房無異,只是犯人會受到更密切的監視,但監獄的地下室卻是奧斯維辛集中營另一個駭人的存在。
儘管整個奧斯維辛集中營對犯人們都有著不人道的對待,但十一號房的地下室中的牢房可算是當中之最。這裡是一號營中另一個不能拍攝的地方,地下室曾被用作大規模的毒氣試驗,在毒氣室成立後也逐漸成為納粹德國用以懲罰嘗試逃跑的犯人的囚室。
地下室中的囚室地方狹窄,但小小的牢房卻要容納四個站著的犯人,而且囚室中光線有限,只有一個小孔能夠窺見外面的情況。為了「懲罰」這些犯人,德軍需要他們在黑暗的牢房中站著一整晚,然後再拖著飢餓和疲憊的身軀出外勞動,直至他們過勞而死為止。
除此之外,地下室中的18號囚室更是當中最不人道的囚室,納粹政權在這裡關禁著經審判後「罪行最嚴重」的犯人,這裡被稱為「飢餓牢房」,在這裡他們面對的不止是禁閉的空間,而是在不被提供食水的情況在這裡慢慢餓死,真不敢想像在此等酷刑下,被關押的犯人在死前要面對何等的絕望。
十號房和十一號房之間有著一幅死亡之牆,這裡是德軍以槍斃形式處決犯人的地方。犯人們站在死亡之牆前被處決,但對比進入「飢餓牢房」的犯人,他們的遭遇已經相對「人道」了。現在人們在死亡之牆放上一束花卉,紀念這段痛苦的過往。
旁邊的壁畫描繪著當時在死亡之牆犯人被處決的場景。在處決犯人時,旁邊牢房和二樓居室的窗戶都是密封的,其他犯人只能聽到零星的槍聲,但不知道誰人成為了納粹的槍下亡魂。
被宣判死刑的人們在走向死亡之牆行刑前會被脫去衣服,而這些衣服亦永久地掛在監獄的小房子中。
第六站:點名廣場
在前往點名廣場的途中會經過名為二十號房的集中營醫院,雖然這裡被稱為「醫院」,但卻不會對病人作出任何救治,開設醫院只是納粹德國用來證明他們有人道地對待犯人的證據。而實際上醫院的作用只是把被驅逐至集中營的人分門別類,把沒有勞動力的病人分開送去毒氣室。除此之外,在集中營人滿為患之時,醫院更是一個用以注射藥物處死「不必要的犯人」的地方。
而集中營房間的空地便是點名廣場,也是犯人們每天早上和晚上需要點名的地方。每次犯人的點名動輒都要用上數個小時的時間,因此不少虛弱的犯人都會敵不過炎熱的天氣就地死去,更令人絕望的是,點名時如果納粹的軍官認為你是個有病或虛弱的人,那你就會不被視為勞動力而直接送往毒氣室。
每天在點名廣場的點名人數都不同,犯人們只會不停聽到當天的死亡人數,以及新一堆被驅逐進集中營的人的數字。在廣場上聽見這些數字,而更要擔心自己明天會否成為這些數字的一部分,這種心情確實難以言喻。
在惡劣天氣時,犯人仍需在點名廣場上點名,而軍官們則會站在小屋中監察點名情況。
在點名廣場的對面有著數個絞刑架,在點名的期間絞刑亦會同時進行,用以處決嘗試從集中營逃跑或協助別人逃跑的人,以警戒其他犯人。但即使如此依然有不少被囚禁在集中營的人嘗試逃跑,雖然逃跑風險極高,但還算有生還的機會,而留在集中營內勞動的話活著離開集中營也許只是一個妄想。
集中營的圍牆看似簡陋,但要逃出去也不是這麼容易。除了圍牆附近有大量德軍駐守外,圍牆附近的營房更都是德國秘密警察 – 蓋世太保的營房,一旦逃跑人士被發現將會被全面調查,要活著逃出奧斯威辛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即使現今的奧斯維辛一號營已經變得荒蕪,但到處都還可以見到這些標示著危險的檢誌。
在奧斯維辛集中營被解放後,大量納粹德國的高層都受到德國最高法院不同程度的審判,而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總指揮官則被判於營內的絞刑架上處以死刑。
第七站:毒氣室和焚屍爐
奧斯維辛一號營的最後一站來到惡名昭彰的毒氣室和焚屍爐,這裡看似是一個普通的廢棄地方,但卻是葬送著不少生靈的地方。
在集中營運作期間,由於每天都有不少犯人死亡,焚屍爐24小時無間斷地運作,從旁邊的毒氣室和其他地方送來的屍體也不間斷地化成上面的煙囱噴出的黑煙。
這裡有著現時少有保存的毒氣室,但現時只剩下數面大牆。
在建立集中營後,納粹德軍把營內最大的房間規劃為停屍間,而旁邊則為處理這些屍體的焚屍爐。然而在集中營的人數日漸增多後,原有的停屍間都只能改為大量殺害犯人的毒氣室,至少成千上萬的猶太人和蘇聯戰俘在這裡失去了性命。
房間中還保留著的運屍軌道車和兩個焚屍爐正是當時用來運送和焚燒從不同地方而來的屍體的。大量無辜的生靈在這裡失去了寶貴的性命,但也許只有死亡才能使他們脫離集中營的桎梏,真正地遠離痛苦吧!
其他展覽
奧斯維辛一號營共有28間營房,由於時間有限,導賞團只會參觀最主要的展覽,但在其他營房中亦可以看到奧斯維辛博物館與個別國家或其他委託的組織合作舉辦的固定展覽,這些展覽著眼於介紹某些國家或民族在納粹德國侵略時斯的抵抗運動,如果行程有充裕的時間能夠自行前往也可以花一點時間參觀一下其他展覽。
也許大家看到這些展品大家會覺得很荒謬,但奧斯維辛集中營內所有展品,都正正是這段黑暗歷史的真實見證。這座集中營存在著不少虛假的謊言,也存在著不少殘酷的虐待,正正是這些荒謬組成了這段扭曲的歷史。但也正是這些真實存在的東西告訴我地需要時刻銘記歷史。
很多人曾經把這段悲慘的歷史翻拍成電影或紀錄片,但相信只有親身來到這裡才能感受到這段慘痛歷史所帶來的窒息感,才能真正汲取歷史帶給我們的教訓。
但奧斯維辛-比克瑙集中營的旅程尚未結束,如果你認為奧斯維辛一號營的一切已是泯滅人性,那之後會提到的比克瑙集中營只會讓你再次感受到人性的荒謬。